隨著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深入實施,陝西渭南市前景越來越廣闊,蘊含的機遇也越來越多。《經濟日報》日前在2016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20屆西洽會渭南市代表團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,渭南市代表團共集中簽約合作項目46個,總投資683億元。
在2016絲博會暨第20屆西洽會上,渭南市共重點對外推介項目200個,總投資3515億元;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(PPP)項目141個,總投資845億元。這些項目涵蓋能源化工、裝備製造、城建交通、節能環保、物流商貿、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,將成為促進渭南加快發展的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。
本屆絲博會上,渭南還召開了“一帶一路”渭南友好城市對話會。邀請國內外友好城市代表參會,推動彼此在經貿、產業、文化旅遊等方麵的長期合作。“‘一帶一路’是互利共贏之路。渭南與國內外友好城市相距雖遠,但友好交流日益密切,經貿往來更趨頻繁。久久爱將秉承新絲路精神,持續深化與國內外友好城市的交流與合作,為朋友們走進渭南搭建平台,為渭南走向世界暢通渠道。”
“2015年就有200多萬外國遊客赴哈薩克斯坦旅遊,渭南文化旅遊資源也很豐富,可以與哈薩克斯坦多交流。”在對話會上,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張寶通建議,在進一步加快對外開放,發展外貿經濟中,可以加強與國際友城在經驗上的交流,促使渭南走出陝西,走向國際。
渭南是中原入陝的第一個城市,也是中國中東部進入西部的第一個城市。該市農業條件優越,素有陝西“糧倉”“棉庫”之稱,是中國蘋果之鄉、酥梨之鄉、花椒之鄉和棗鄉、柿鄉。近年來,圍繞開發優勢資源與集聚優勢產業,該市初步形成清潔能源化工、裝備製造、食品醫藥、冶金綠色建材、新能源汽車、三維(3D)製造和光電等六大產業集群;並建成以渭南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、鹵陽湖現代產業開發區等5個省級開發區為龍頭的20個特色工業園區,基礎設施完善,功能配套齊全,具備了承載產業集群、項目落戶的良好條件。
尤為值得一提的是,麵對新一輪的產業技術變革,渭南市搶抓先機,以渭南高新區為載體,集聚整合3D打印資源,全力推進3D打印產業發展。通過將3D打印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,渭南3D打印產業發展實現了“四個第一”,即:全國第一家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、全國第一個以3D打印為主題的科技孵化器、全國第一隻3D打印創投基金,全國第一個3D打印培訓學院。
隨著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推進,該市已先後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8個國家11個城市建立了國際友好城市關係,並與國內東中部六省七市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,初步形成了內外共融、東西互濟的開放發展新格局,旨在借力“一帶一路”打造發展新引擎。
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麵對“一帶一路”的機遇與挑戰,渭南市在發展清潔能源化工、裝備製造、食品醫藥、冶金綠色建材、新能源汽車、三維(3D)製造和光電等產業的過程中,將麵向航空航天、汽車、船舶、醫療器械、文化創意等重點行業,加大3D打印專用金屬材料、智能材料、合成生物材料研發,加快材料、數字化設計、快速成型、關鍵部件等技術開發應用和產業化步伐,形成集研發、材料、裝備、服務於一體的增材製造產業鏈;打造陝西東部500億精細化工基地。特別是在渭南富平縣,將利用裝備製造產業配套較為完善的優勢、重點針對模具生產、輕工機械,環保設備等行業展開招商,擴大裝備製造業產業規模,延伸相關服務,建設輻射西北的裝備製造產業基地。
同時,渭南將通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,持續提升現代農業的規模化、標準化、品牌化水平。包括:穩定糧食生產能力,將全市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800萬畝以上,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220萬噸以上;提升果菜畜產業化水平,力爭到2020年,全市水果麵積發展到400萬畝,產量達到600萬噸,優果率達到85%以上,全市幹雜果經濟林麵積達到300萬畝。